English

共和国的脊梁 后世人的榜样

2001-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马光复 我有话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打破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军事遏制,当时的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决定研制自己的核武器。在试验过程中,有一件极其机密的事件,鲜为世人知晓。

那是“文革”后期,时局的动乱也影响到了核试验。有一天,用飞机空投进行一次小型实用化氢弹试验,不料,在罗布泊上空投下氢弹以后,竟没有爆炸,当然也没有出现蘑菇云。这是怎么了?试验基地派出了一百名防化兵到现场寻找,硬是没有找到。邓稼先忽地站起来,说:“我去找!”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就阻止他说:“不能去呀!”基地司令员也拉住他的胳膊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们所有的人的命都值钱!”司令员说得并不错。确确实实,像邓稼先这样的领导设计和研究原子弹和氢弹的大科学家,不要说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可是邓稼先知道,如果找不到那颗下落不明的氢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他坚决拒绝了大家的劝阻,跳上吉普车就要前去。这时候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也跳上车,冒着极大的危险,一起驱车前往。几经曲折,他们终于在距离预爆中心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从高空摔下来的已经破碎的核弹片。下车以后,赵副部长径直向核弹残骸走去。此时,邓稼先一反平时和蔼的性格,厉声喊道:“给我站住!”赵副部长站住了,可邓稼先却首先快步走近残骸,弯腰拾起碎片,观察起来。

后来,防化兵对核弹残骸地点进行了测量,那里核辐射极强,邓稼先的身体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伤害。1986年,由于积劳成疾,他患了直肠癌。在核辐射和癌症的夹击下,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

邓稼先是我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有骨气的品德高尚的中国人的楷模。他不幸病逝以后,老红军张爱萍将军为他写悼词说:“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啊!

这样的故事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一书里俯拾皆是。这册沉甸甸的图书的出版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当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西方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鼓吹腐朽的“拜金主义”,从而忘记了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忘记了应有的热爱祖国和为祖国的腾飞而献身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人完全丢掉了理想,陷入了得过且过和醉生梦死的泥潭之中。这些冲击我们优秀的民族素质的有害思潮,同样也腐蚀着和损害着我们的下一代。这样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众所周知,原子弹和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的试验和制造,不管是那一个国家,都是极其机密的。当年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封锁我国,使得我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究试验也必须处于极端机密之中。因此,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一直是埋名隐姓,不为人知。这些元勋都是功勋卓著的大科学家,不要说去深入地了解他们和活泼生动地描写他们,就是找到他们都很难。可是,编辑们硬是组织了人力,收集到了这些科学家的详尽的资料,这些资料中许多是从来没有透露过和鲜为人知的。这正是此书最大的优势。

本书收集了许多极其珍贵的照片。人物照片是直观的形象化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有力地补充文字表述上的不足。照片中,尤其是生活化的照片,更是能够体现这一特点,它使人感到新奇,感到亲切,感到形象。比如于敏开怀大笑的照片,50年以前王大珩在清华大学的集体合影,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青年时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合影照片,以及众多科学家与家人的合影等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镜头,所以,有着极高的保存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